快捷導航
区块链和比特币到底有什么关系?

区块链起源于比特币,一位自称中本聪的人发表了《比特币:一种点对点的电子现金系统》一文,阐述了基于P2P网络技术、加密技术、时间戳技术、区块链技术等的电子现金系统的构架理念,这标志着比特币的诞生。几天后出现序号为 1 的区块,并与序号为 0 的创世区块相连接形成了链,标志着区块链的诞生。

近年来,世界对比特币的态度起起落落,但作为比特币底层技术之一的区块链技术日益受到重视。在比特币形成过程中,区块是一个一个的存储单元,记录了一定时间内各个区块节点全部的交流信息。各个区块之间通过随机散列(也称哈希算法)实现链接,后一个区块包含前一个区块的哈希值,随着信息交流的扩大,一个区块与一个区块相继接续,形成的结果就叫区块链。

区块链技术是怎么做到的呢?

区块链技术的原理在于:给每一个参与交易的成员一个平等的记账权利。利用区块链技术,大家记录,是为了防止欠债人耍赖等损害信任的情况出现。因为如果支付宝想要私吞款项,交易中的其他各方都有交易记录,可以共同为该交易的存在作证。


所以,区块链给一个市场中的交易各方都提供了一个平等的记录权利,任何交易都会被全体成员记录下来作为公开信息而存在,当任何一方想要违背协议发生道德风险时,其他成员可以共同作证,制止这种行为。这就是区块链的精髓所在,它让每一个参与其中的人都有知情权和决策权,自己的权利不会被中心化的一方剥夺。

区块链上的区块由于系统的初始设定,不同区块链产生区块的速度不一样

比如比特币区块链大概每10分钟挖出一个区块,而以太坊区块链的出块时间约14秒。每个区块包含这段时间内产生的所有交易记录,如一个新挖出的比特币区块就包含了前10分钟内的交易信息。


除此之外,还包含时间戳和前一个区块的哈希值,等等(关于区块的组成,我们在后续文章再详细了解,这里先把握基础知识)。

这是很聪明的设计:每诞生一个新的区块,就会被盖上相应的时间戳, 新产生的区块按照区块挖出的时间顺序连接到链条上去。这样,区块链无限延长,账本数据库也能无限扩大、容纳无穷尽的交易信息。

更令人拍案叫绝的是,新区块里的每一笔交易数据,都由相应的交易发起方进行数字签名,链上所有人都可以用交易发起方的公钥(公钥是公开的)验证该数字签名的真实性。

此外,之前挖出的区块里的交易数据将永久记录在区块链上,几乎无法篡改。

另一方面,篡改数据难于上青天,成本极高。有意者必须足够财大气粗,并且拥有至少全网51%的算力。而要达到这样的计算能力,有相关人士表示:矿机成本+电费+其他,成本约5.5亿RMB。

综上, 在这样一个充满不信任感、危机四伏的网络环境里,区块链或许是当前解决信任问题的最佳方案。
舉報
| 回復

共 14 个关于本帖的回复 最后回复于 2025-4-12 04:15

麦田婚尚 魔法学徒 發表於 2025-4-12 04:07:33 | 顯示全部樓層
这个我也是不懂啊,只能来看看了解下了
舉報
悠悠苦悠悠酷 魔法学徒 發表於 2025-4-12 04:07:39 | 顯示全部樓層
学到了 感谢大神的分享
舉報
花丛中的刺客 魔法学徒 發表於 2025-4-12 04:08:13 | 顯示全部樓層
真是老了,我都不知道区块链是什么东西
舉報
寧無心 魔法学徒 發表於 2025-4-12 04:09:01 | 顯示全部樓層
这两者之间的关系到现在我都还没明白
舉報
锄奸别动队 魔法学徒 發表於 2025-4-12 04:09:55 | 顯示全部樓層
我也想了解这个什么情况的
舉報
平安中华日 魔法学徒 發表於 2025-4-12 04:10:40 | 顯示全部樓層
反正是扯上一点关系,那就是可以了
舉報
梦见你 魔法学徒 發表於 2025-4-12 04:10:47 | 顯示全部樓層
这个我是不太懂  但是我经常用USDT的
舉報
漂洋过海打工仔 魔法学徒 發表於 2025-4-12 04:11:22 | 顯示全部樓層
余宫义T 发表于 2023-01-31 21:00:48这个我也是不懂啊,只能来看看了解下了
多看几遍也就慢慢了解了
舉報
千金之父 魔法学徒 發表於 2025-4-12 04:12:08 | 顯示全部樓層
什么都能扯上一点关系,那小吃货跟大吃货有什么关系呢?
舉報
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帖 登錄 | 立即註冊

本版積分規則

精彩推荐

  • 【TGusdt】注册绑定超半年的U地址联系官网
  • 【一起看】下载APP登录有弹窗,点击自动到
  • 【22彩票】注册绑定信息找客服申请送18
  • 【168贵宾厅】自助输入手机号碰瓷特邀送18
  • 【97彩世界】联系客服下载app绑定钱包送28

明星用户

联系我们|Archiver|小黑屋|大赢家论坛

GMT+8, 2025-5-21 02:07 , Processed in 0.173172 second(s), 24 queries .